京都立博物馆面图
博物馆整体占地102,623方米,在西和南北轴线上分别设置出入口。南门出入口区域的馆门,与成知新馆属同一风格,而西轴线上的正门与老馆同属西洋风格。 明治古都馆
拥有120年历史的老馆,是明治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整个建筑左右对称,其轴线和正门的轴线完全合一。
建筑师谷口吉生
成知新馆
没有复杂的形体,没有多余的修饰,纯粹的基本建筑语言,营造了具有感染力的空间。
行新知馆在设计时受限较多,由于地处京都古迹集的山区域,该区的建筑限高仅为15米,因此新馆在设计时特意保持檐口高度与老馆同高。 南门出入口
博物馆入口正对成知新馆入口玄关,墙体与道路引导视线方向,成知新馆入口
入口竖立的实墙,是谷口先生惯用的手法。这种含蓄遮挡又提示入口的设计如同室内的屏风,将内外空间既分离又连通,好似日本传统住宅的玄关一般从室外进室内的过渡空间。玄关空间与日本人的居住传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这种似玄关的空间,由外部场地,入口处的檐廊及进入室内这一序列,充分体现日本人注重礼仪的惯。
成知新馆入口侧面
京都博物馆成知新馆的入口玄关处,给游人提供了临时雨伞租赁与轮椅服,人性化的将日本传统惯与日本建筑空间很好的结合。
入口玄关
成知新馆的玻璃竖向金属格栅线条与纤细的立柱序列,是日本住宅最基本的素材。这样的处理将建筑与环境的界限相对模糊,最大限度地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到建筑。用最简单的眼光去看待围的世界,让视线既不穿透也不停滞,这种最为亲民的材质形式表达最质朴的禅宗韵味。长方形围绕式的镜面水景,以及有序列的注喷水,既隔离外部游人与展馆内部,又为这座严肃的博物馆增添了几分灵气,
内向外看
垂直遮阳的磨砂玻璃与水带状长窗隔断高度将人的视线定位在某个固定比例的高度位置。这种框定的视线是日本人日常感受的体验,不会因为大尺度的博物馆建筑而让参观者失去人的尺度体验。长条镜面水景倒映着建筑,也成为了坐在室内的参观者向室外远眺的景观焦点。
新馆正立面采用分隔的玻璃幕墙,据说灵感取自日本传统建筑竹制窗格。光从建筑物前的水面上反射进,在大厅区域渲染出巨大的开放空间。 3层通高的休息区,更大程度引入了光线。阳关照射下,格栅浮动的阴影更添灵动。
铺装金属标识
水标识
镜面般的水体下有着整齐排列的圈状标识,这是因为建筑基底本为庙宇遗址,设计师在设计时将此遗存以标记的形式表现在景观和建筑上
谷口吉生其他建筑铃木大拙馆丰田美术馆
地址KYOTO NATIONAL MUSEUM 京都市山区茶屋町 527电话81755252473开馆时间09301700特别展会举办时本官开放到1800五开放到2000.闭馆30分钟前结束入馆。休息日一逢节假日开馆第二天休馆入馆费520日元本馆的特别展会费用另收官网
参考文献
1 陈泊妤.谷口吉生融合纯粹记京都立博物馆成知新馆铃木大拙馆J.